□文/圖本報記者邢東偉本報實習生翟小功
  “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我呢,就坐在那懸崖邊。我的工作就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這是《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主人公的理想。
  2013年6月28日,海南省檢察機關首個未成年人觀護站在海口市秀英區海秀鎮司法所揭牌,此舉即把小說中“守望孩子”的理想變成了現實行動。該未成年人觀護站以司法社工為依托,以適用非羈押處理法定條件且風險不大的涉罪未成年人為主要觀護對象,是一個有固定場所、開放式的社會化觀護組織。其對觀護對象酌情確定觀護期限,通過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矯治等多種幫教措施,促其真誠悔罪,實現未成年人“零障礙回歸社會”。
  2014年3月25日,《法制日報》記者來到海口市秀英區人民檢察院,深入瞭解了未成年人觀護站的運行情況。海口市秀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暉表示,觀護站實現了辦案專業化和幫教社會化的有機結合,是落實對涉罪未成年人“少捕慎訴少監禁”“寓教於審”的一大舉措,創造了非羈押處理社會幫教條件,有效提升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四個一”幫教啟育新生
  檢察官:小山,我院對你販賣毒品一案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後,已過去半個月,這段時間你都在做些什麼呢?
  張小山:因為學校快要安排實習,所以這半個月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有時候會幫父母做些家務。
  檢察官:聽你父母反映,出這事對你觸動挺大的?
  張小山:是的,這次對我觸動很大,認識到平時交友不慎,讓自己誤入歧途……
  這是今年3月12日海口市秀英區檢察院檢察官王贇對幫教對象張小山(化名)進行定期幫教談心的一段對話。就讀於海南某職業技術學校剛滿15歲的張小山已被觀護半個多月。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大孩子,人生的第一步走錯了,該怎樣幫助他們走出陰影、改過自新,走好以後的路?這是擺在司法機關面前的問題。
  “為了幫扶失足未成年人,我們推行‘四個一’幫教方式,以提升他們的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減少再次犯罪,更好地融入社會。”海口市秀英區檢察院檢察長張暉對記者說,“四個一”即每一個幫教對象每月進行幫教談心兩次;每個幫教對象精讀一本好書或觀看一部法制教育微電影;完成一篇讀書筆記或觀影后感即思想小結;完成一次社會服務。
  “這些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斷增多,且呈低齡化趨勢,這很讓人心痛。”張暉說,對未成年犯,依法懲罰是必要的,但僅有懲罰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以法律喚醒他們的理性,以道德純潔他們的靈魂,以愛心溫暖他們的心靈,以陽光照亮他們的未來。為此,觀護站的宗旨就是“觀護幫教,啟育新生”。
  多方合力構建觀護體系
  海口市秀英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負責人吳瑤介紹,由於不捕不訴是實現非羈押非監禁處置的最佳體現,同時也是提升對未成年人教育輓救的有效途徑,“因此,我院根據辦案實際情況,對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的涉罪未成年人,符合無逮捕必要而不捕、無羈押必要而需要變更為非羈押性強制措施、附條件不起訴及相對不起訴的,都列為觀護對象。”
  吳瑤表示,為做好觀護工作,秀英區檢察院聯動區綜治辦、關工委、團委、婦聯、教育局以及秀英轄區內的社區、企業等,配合進行各類公益活動和談心交流溝通,形成一體化社會幫教合力,並簽訂觀護幫教協議書,共同推動觀護工作。
  不僅如此,秀英區檢察院還與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機關等有關部門協作配合,推動觀護工作向前延伸到偵查階段,做好觀護與矯正在審判階段的銜接,形成覆蓋刑事訴訟全程的涉罪未成年人社會觀護工作體系。
  據瞭解,秀英區檢察院未檢科在審查逮捕階段,同公安機關進行協商,對於符合不捕條件變更為取保候審的涉罪未成年人從被採取非羈押措施起就納入觀護站實行觀護。目前,在公安取保候審階段共有5名未成年人被納入觀護體系。
  吳瑤稱,為了保證觀護站的幫教效果,檢察院還對社會觀護期滿後的幫教對象進行回訪考察,並以“一站兩基地”的方式,即把福利院、特殊學校作為延伸觀護基地,實現對涉罪未成年人社會矯正,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零障礙回歸社會”。
  9名觀護對象無人再犯
  “符合條件的涉罪未成年人進入觀護站之後,幫教工作將因人而異開展,強調針對性。”吳瑤說。
  對父母在本轄區的涉罪未成年人,犯罪情節輕微考慮作不訴處理的,將盡可能較早落實幫教。吳瑤說,張小山涉嫌販賣毒品一案中,為避免其再次犯罪,協同觀護小組在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還讓其到戒毒所參觀,透徹瞭解毒品的極大危害,以致張小山一再感到後怕,表示要重新做人。
  吳某、劉某和周某某搶劫案中,其三人實施犯罪時剛滿15周歲,父母均在海南其他市縣生活。檢察官王贇說,考慮其三人行為屬於犯罪未遂,社會危險性較小,在對其三人作出附條件不起訴同時,將三人放入觀護站進行觀護。檢察院與區關工委、教育局等部門聯動,並由這些單位的指定工作人員作為其觀護期間的臨時監護人,在檢察人員和司法社工的協助下,制定“三步驟”幫教方案,開展幫教工作。一是案件承辦人先行介入對其訓誡,糾正思想上的錯誤認識;二是司法社工定期走訪三人所居住的市縣(村委會)瞭解近期情況,並開展談心和心理輔導教育;三是讓他們前往福利院參與公益勞動,喚醒他們的社會公益心和對生活的熱愛。
  “當我被公安機關抓獲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什麼是違法,從今以後我一定改過,做一個對國家與家庭有用的人。現在我已經不讀書了,這段時間在幫父母的忙。通過這次事件,讓我對法律重新認識,也明白了要知羞而驚醒、知羞而奮進,謝謝檢察官能給我機會改過自新,我一定吸取教訓……”這是剛滿12歲的張磊(化名)的思想小結。2013年3月22日,他因在停車場搶劫而進入觀護站。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海南省檢察機關首個未成年人觀護站共對9名觀護對象進行為期不等的觀護,目前無一人再犯。
  吳瑤說,在觀護站里,觀護對象明顯增強自信,提升了溝通交流能力。比如在校學生莊某因販賣毒品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在檢察院對其作出無逮捕必要決定後,由於在看守所接受一段時間監管,使其在剛進入觀護站時表現出膽怯,不願多說話、對周圍人所說的話一味服從。為此,觀護站派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司法社工,主動與他進行深入交流,併在生活中給予他關愛和指導,使莊某真正從內心對觀護老師產生信任。通過不斷的貼心交流,在觀護結束時,莊某已顯得較為自信,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明顯提升,並參加中考順利完成學業。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吳某、劉某和周某,觀護站安排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幫扶計劃,並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使三人重新樹立起社會責任感,發掘自身價值。最後檢察院對其三人作出不起訴決定,他們也通過自身努力找到工作。另外,正在考察期內的張小山,通過多次的心理輔導並積极參与社會公益活動,重新回到學校,目前進入實習階段。
  吳瑤認為:“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觀護站仍存在一些問題。但不管怎樣,未成年人觀護站就是我們的‘麥田’,我們願意做‘麥田’里的守望者,幫那些迷路的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向,守護他們更加健康成長!”
  (原標題:觀護站,檢察官守望孩子的“麥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n85vnwbp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